我最早也试过传统的财经咨讯路线,我发现它的阅读量可以做到很大,但是转化率很小的,因为阅读需求跟理财需求感觉差别很大。
在风口的时候,这些人中不少,流露出了要超过雷军的想法,比如傅盛做PR说自己不是雷军马前卒,陈年祝福雷军的手机做的和凡客一样好,蓝港做斧子科技的时候夸下海口、但是三年下来,基本上都老实了。 这道题不难,即使你不知道雷军在金山和小米的奋斗史,你的中学老师也一定告诉过你,答案要选最长的。
小米过高估计了自己生态链的价值,这是2014年小米上下陷入癫狂的后果。 但是没想到啊,这一笔大钱没有拿到,一年后想价格战打华为力不从心,同时OPPO、VIVO的重线下模式又崛起。何况2014年小米全年在憋的大招小米Note,不上指纹识别,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别人能决定的。
比如最近在小米高管中比较活跃的尚进,就是金山系的老人返巢。 小米直到今天,雷军仍然是事必躬亲冲在第一线的,MIUI里面一个icon不好看了,雷军看见了也要说的。
这篇文章很能反映目前小米不少员工心态的缩影。
春节前的极客公园GIF大会,雷军露面,讲了很多小米MIX的故事。虽然很多商家都在大量制作VR内容,但是他们的内容并不能多平台通用,用户又不可能去为了某些内容去购买多套VR设备。
也幸亏在这两年VR爆发之际,HTC做出了口碑还算不错的Vive,不然的话连转型都会很难。在这组数据中,Vive销量排名第四,HTC与前三商家有不小的差距。
这意味着,厂商们仍旧需要在研发上投入海量资金。由于材料、工艺、配件、技术等成本都很高,加上出货量并不高,导致成本过高,售价也就偏高,普及速度大大降低。
但是由于
你会发现,同样是做影视的上市公司,主营业务都类似,各家条件也都差不多,在难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,从其他领域突围才是更好的办法。 民间的说法有三个版本,A对手挖角,B患上了无法控制的抑郁症,C内部斗争失势。 时光回流到2014年,“小米”这个词不只是一家公司,而是一种现象。 01 大公司的历史大事记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样,有的地方说的比较细,有的地方说得不那么细。雷军做小米手机这个局,大概是他人生中答对的最贵的一道算术题。 最后小米还有一个人和,但是又遇到了第三个未解之谜,2014年年底黎万强突然宣布离岗去硅谷闭关。 黎万强是如此形容雷军和自己的关系,“老师加兄弟”。 现在的小米,研发和供应链由雷军一手掌握。特别是过去几年,这些公司,陈年的凡客、傅盛的猎豹、冯鑫的暴风影音、王峰的蓝港互动、邢山虎的卓越乐动,也都大约是在20